Translate

Thursday, January 16, 2014

中醫淺說:臟象學說 - 肝系統

肝,位於腹腔,五行中屬木,屬「陰中之少陽」,又稱「將軍之官」。

肝的主要生理機能,是主疏泄主藏血。肝主疏泄、其用為陽;又主藏血,其體屬陰, 故有「肝體陰陽用之說」。


「肝主疏泄」,是指肝氣具有疏通、調暢全身氣機, 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、脾胃之氣的升降、膽汁分泌排泄,女子的排卵或男子的排精,以及情志得舒暢等作用。

  1. 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:肝的疏泄功能,能調暢氣機,使全身臟腑經絡之氣的運行暢達有序。氣能運血,氣行則血行;氣又能行津,氣行則津布。
  2. 促進脾胃之氣的升降, 和膽汁分泌排泄:肝氣暢達,亦有助脾氣升、胃氣降, 從而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。膽汁的分泌與排泄,也是在肝氣疏泄作用下完成。
  3. 促進女子的排卵或男子的排精:「女子以肝為先天」,女子月經定期來潮,是肝氣疏泄、和腎氣閉藏,相互協調的體現。同樣地,男子精液的儲藏與施泄,也是肝氣疏泄、和腎氣閉藏,相互協調的體現。
  4. 調暢情志:肝氣疏泄、氣機調暢、氣血調和,則心情開朗、既無抑鬱,也無亢奮。
肝的疏泄機能失常,稱為「肝失疏泄」,主要表現為以下的病理變化:
  1. 肝氣鬱結,疏泄失職,多因情志抑鬱,鬱怒傷肝而致。臨床表現多見悶悶不樂,悲憂欲哭、胸脇、兩乳或少腹等部位漲痛不舒等症。
  2. 肝氣亢逆,疏泄太過,多因暴怒傷肝,或氣鬱日久化火,導致肝氣亢逆,升發太過。臨床表現為急躁易怒,失眠頭痛,面紅目赤,胸脇、乳房常走竄漲痛;或血隨氣逆而吐血、咯血、甚則突然昏厥。
  3. 肝氣虛弱,升發無力,疏泄不及,可出現一系列因虛而鬱滯的臨床表現:如憂鬱膽怯、懈怠乏力、頭暈目眩、兩脇虛悶、善太息、脈弱等。
肝藏血」,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、調節血量、和防止出血的功能。
  1. 肝貯藏充足的血液,除了能化生和濡養肝氣,還能濡養肝臟及其形體官竅如筋、目等,使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。女子以肝為先天,以血為本。肝血亦為經血之源。沖脈起於胞中而通於肝,也稱為「血海」。肝血充足、肝氣暢達、則肝血流注沖脈。沖脈血海充盛,則月經按時來潮。肝血也化生和濡養魂。肝血充足,則魂有所舍,不妄行游離,來維持正常神志及睡眠。
  2. 肝調節血量,以貯藏血液為前題。只有充足的血量貯備,才能有效的進行調節,控制血外流諸經和回歸肝臟。
  3. 肝防止出血的機理有三:肝氣收攝血液、氣能攝血;肝氣疏泄,防止血隨氣逆;以及肝主凝血。
肝的生理特性有肝為剛臟肝氣升發

肝為剛臟」,是指肝氣主升主動,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。


肝氣升發」,是指肝氣具有向上升動,和向外發散,以調暢氣機的生理特性。肝氣左升,與肺氣右降相協調,發揮調暢全身氣機、協調臟腑功能,及精氣血津液運行輸布等作用。肝氣升發失常,一般表現為升發障礙的肝氣鬱結,與升發太過的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,病影響各臟腑的功能,與精氣血津液的運行輸布,故有「肝為五臟之賊」之說。


肝在體合筋」。筋,附於骨而聚於關節,具有連接關節、肌肉、主司關節運動的機能。筋有賴肝血和肝氣的濡養,肝血充足,則筋力強健,運動靈活,能耐受疲勞,並能較快的解除疲勞。「罷極」即勞困之義, 稱「肝為罷極之本」,是謂其為耐受疲睏的主要臟器。病理上,肝血虧虛、不能養筋 ,筋的運動能力減退,甚至可出現手足震顫、肢體麻木、屈伸不利等「血虛生風」征象。又如邪熱過盛,耗傷肝血、肝陰,使筋不得滋養,也會出現手足震顫、抽搐、甚至角弓反張等「熱極生風」征象。


肝其華在爪」。爪甲,包括指甲和趾甲,乃筋之延續,故謂「爪為筋之餘」。爪甲亦依賴肝血和肝氣的榮養。肝血、肝氣的盛衰及其作用的強弱,可從爪甲的色澤、形態、榮枯表現出來。肝血充足,則爪甲堅韌、紅潤光澤;若肝血不足,則爪甲萎軟而薄、枯而色夭,甚至變形、脆裂。

肝在竅為目」。目,又稱「精明」。目之視物,須依賴肝血的濡養和肝氣的疏泄。肝的筋脈又上達目系,所以肝與目關係密切。肝血充足,肝氣調和,目才能發揮其視物辨色的功能。若肝陰肝血不足,則會導致兩目乾澀、視物不清、目眩、目眶疼痛等症。肝經風熱,則目赤癢痛;肝風內動,則目睛上吊、兩目斜視;肝氣鬱結,久而火動痰生,蒙蔽清竅,則二目昏蒙、視物不清。治療上,凡目疾多從肝論治。


肝在液為淚」。淚從目出,亦是由肝精肝血,經肝氣疏泄而化生,有濡養眼球、保護眼睛、排除異物、清潔眼球的功能。若肝血不足,則兩目乾澀;肝經風熱或肝經濕熱,可見目眵增多、迎風流淚等。

肝在志為怒」。怒,是人在激動時的情志變化,由肝之精氣化生,是肝對外界環境刺激的答應。怒志人人皆有,在一定程度內的情緒發泄,有利肝的疏泄和調暢。但大怒或鬱怒不解,對身體是一種不良刺激,既可引起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精血津液運行輸布障礙,痰飲瘀血及癥瘕積聚內生,又可致肝氣上逆,血隨氣逆,發為出血、中風昏厥。大怒暴怒,「怒則氣上」,可導致肝氣升發太過,煩躁易怒,激動亢奮,稱為「大怒傷肝」。鬱怒不解,則易肝氣鬱結,表現為心情抑鬱、悶悶不樂,稱為「鬱怒傷肝」。怒以肝的氣血為生理基礎,肝的氣血失調,或肝陰不足、肝陽偏亢,則稍有刺激,即易發怒。臨床辨證,屬鬱怒者,當以疏肝解鬱為治;大怒者,當以平肝降逆為治則。


肝與春氣相通應」。肝氣升發疏泄、喜條達而惡抑鬱,同氣相求,故與春氣相通應。病理上,肝氣偏旺、肝陽偏亢或脾胃虛弱患者,易在春天發病,出現目眩、 煩躁易怒、甚至中風昏厥;情志抑鬱的患者,則易見兩肋脹痛、胃脘痞悶、噯氣泛惡或腹痛腹瀉等征象。養生方面,人體氣血隨春生而生生不息,故適宜「早臥早起、與雞俱興」。


肝與膽相表裡」,是指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,相互屬絡為表裡。

膽,又稱「中正之官」,主要生理功能,是主貯藏和排泄膽汁與主決斷。

  1. 貯藏和排泄膽汁膽汁, 又稱「精汁」,來源於肝,由肝精、肝血,或由肝之餘氣凝聚而成。膽汁生成後,進入膽腑,由膽腑濃縮並貯藏。再在肝氣的疏泄作用下,排泄而注入腸中,以促進飲食水穀的消化和吸收。相對肝氣升發,膽氣以下降為順。病理上,膽汁分泌排泄障礙,可見厭食、腹脹、腹瀉等症;濕熱藴膽,肝失疏泄,膽汁外溢,則發為黃疸。若氣機上逆,膽汁上溢,則出現口苦、嘔吐黃綠苦水等症狀。
  2. 主決斷。指膽具有判斷事物、作出決定的作用。這對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響,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*膽既屬六腑,也屬奇恆之腑。由於在解剖形態上,膽屬空腔器官,在生理功能上有助傳化水穀,且附於肝之短時間,其經脈與肝之經脈相互絡屬於肝膽,構成表裡關係,所以說膽為六腑之一。但古人認為膽汁為清淨的精汁,類似五臟之藏精;故膽有「中精之腑」、「清淨之腑」或「中清之腑」之稱。而膽本身不受盛水穀,無直接傳化水穀,與一般六腑不同,故又屬奇恆之腑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