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unday, January 19, 2014

中醫淺說:臟象學說 - 腎系統

腎,位於腰部脊柱兩旁,故說「腰者腎之府」。腎五行屬水,為「陰中之太陰」,又稱為「作強之官」。

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腎主藏精主水、與主納氣


腎主藏精」,是指腎具有貯藏、封藏生殖之精的生理機能。腎藏先天之精,主生殖,為人體生命的本原,故稱腎為「先天之本」、「封藏之本」。


「腎精」,又稱為「元精」或「真精」,是有形的精微物質,亦是一身之精分藏於腎的部份, 以稟受先天之精為主體,加以部份水穀之精的充養而成。精藏於腎而不無故流失,是其發揮正常生理效應的重要條件。


「腎氣」是由腎精化生的無形而運行不息的精微物質,與元氣的概念相近,具有推動和調控人體的生長、發育、生殖、與臟腑氣化等作用。


「腎陰」,是腎氣中具有涼潤、抑制、寧靜臟腑各種機能等作用的部份,為一身陰氣之源,能滋陽五臟六腑之陰,所謂「五臟之陰氣,非此不能滋」。


「腎陽」,是腎氣中具有溫煦、推動、興奮、激發、臟腑各種機能等作用的部份,為一身陽氣之源,能興奮五臟六腑之陽,所謂「五臟之陽氣,非此不能發」。


「腎藏精」的主要生理效應,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:

  1. 主生長、發育。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。腎藏精,精化氣,腎精促進機體生長發育,與生殖機能成熟。腎精足則腎氣充、腎精虧則腎氣衰。人體生、長、壯、老、已的生命過程,每一階段的生長發育或衰退情況,以及當中的生殖能力,均取決於腎精及腎精的盛衰,並從齒、髮、骨的變化表現出來。腎精不足,在小兒表現為發育不良、如五遲(立、語、行、髮、齒);五軟(頭、項、手足、肌肉、口)等症,在成人則表現為早衰。
  2. 主生殖。腎精藏於腎,其中一部分在生殖機能成熟時,化為生殖之精有節制地施泄,既是腎陰斂藏與腎陽激發相協調地的結果,亦是腎氣封藏與肝氣疏泄相協調地的結果。天癸,是腎精充盈到一定程度時,體內產生的一種精微物質,具有促進人體生殖器官成熟,維持生殖機能的作用。病理上:腎陰不足、相火亢盛,則見遺精、夢交;腎陽不足、陰氣偏盛,則見精冷不孕、宮寒不孕;腎氣衰弱、閉藏失職,則見滑精、早泄;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則見精瘀、排精不暢等症。
  3. 主司臟腑氣化。氣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為「氣化」。臟腑氣化,是指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,推動和調控臟腑機能,進而推動和調控身體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過程。腎主臟腑氣化,是指腎氣中的腎陰腎陽,作為一身陰陽之本,資助、協調一身臟腑之陰陽。而各臟腑陰陽的虧虛,久必累及腎陰腎陽,即「久病及腎」;若病變發展到腎陰腎陽虧虛,則標誌著一身陰陽的虧虛,故稱腎為「五臟陰陽之本」。
腎主水」,即腎主司、和調控全身津液代謝,主要體現在兩方面:
  1. 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的促進作用。津液的輸布與排泄是在肺、脾、腎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的共同參與下完成;而腎通過腎陰腎陽,資助與調控有參與津液代謝的臟腑,產生促進作用。
  2. 生尿和排尿作用。水液代謝過程中,各臟腑、形體、官竅代謝後所藏生的濁液,通過三焦下輸腎或膀胱;在腎氣蒸化升騰的作用下,升清降濁:清者回吸收,經脾氣轉輸,通過三焦,上騰於肺,重新參與水液代謝;濁者則化為尿液,在腎與膀胱之氣的推動下,排出而體外。
腎主納氣」,是指腎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,保持吸氣的深度,防止呼吸表淺。人體的呼吸,由肺所主,呼氣主要依賴肺的宣發,而吸氣則依賴肺的肅降。吸入的清氣,由肺氣肅降下達於腎,再經腎氣納攝潛藏,使維持一定的深度。若腎精虧虛,攝納無力,則會出現呼吸表淺、動則氣喘的病理表現,稱為「腎不納氣」。

腎的生理特形是主蜇守位,與腎氣上升


腎主蜇守位」,喻腎有潛藏、封藏、閉藏之生理特性,是對腎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。守位,是指腎中的相火潛藏不露,以發揮其溫煦、推動的作用。腎氣封藏則精氣盈滿,人體生機旺盛,若腎氣封藏失職,則會出現滑精、遺尿,甚則小便失禁、多汗、大便滑脫不禁,及女子帶下、崩漏、滑胎等。


腎氣上升」,指腎位於人體下部,其氣該升。腎陽鼓動腎陰,化為腎氣以上升,與上部心氣交感互濟,體現於「心腎相交」。心與腎之間的協調共濟,主要表現為:

  1. 水火共濟:即心陽下降於腎,資助腎陽制約腎陰,使腎陰不盛;腎陰上濟於心,資助心陰制約心陽,使心陽不亢。若腎陰不足,不能上濟心陰,可致心火偏亢;若腎陽不足,無力鼓動腎陰以濟心火,同樣可致心火偏亢,出現心煩、不寐等症;前者當補腎陰,而後者則當補腎陽。
  2. 精神互用:腎藏精,心藏神。精生神,神駑精,相互為用。
  3. 君相安位」:「君火以明、相火以位」,是指心為君火,主發神明,以明著為要;腎為相火或命火,稟明行令,以潛藏守位為要。君火相火,各安其位,則心腎相交。
腎在體合骨,主骨生髓」。「骨」,是軀體的支架,由腎精充養、腎氣推動和調控。腎藏精、精生髓。骨骼的發育標志著人的形體發育,有賴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。若腎精不足,便會出現小兒囟門遲閉,骨軟無力,老年則骨質脆弱,易於骨折等。「髓」,分骨髓、脊髓和腦髓,皆由腎精化生。脊髓上通於腦,腦由髓聚而成,故說:「腦為髓之海」。髓海空虛,則見「腦轉耳鳴,脛疫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」。腦的功能雖統於心,但與腎密切關係。腦的病變,尤其是虛性病變,宜補腎填精。齒,是骨之延續,同出一源,也是由腎精充養,腎氣推動和調控,故曰齒為骨之餘」。小兒齒遲,牙齒鬆脫,勻是與腎精不足有關。

腎其華在髪」。
髮之生長,賴血以養,故稱「髮為血之餘」。腎藏精,精生血,精血旺盛,則毛髮粗壯,濃密而潤澤,故說髮的生基根於腎。臨床所見的未老先衰,年少髮枯、早脫早白等,多與腎精不足,腎氣不足有關,治療上,可考慮從腎論治。


腎在竅為耳及二陰」。
耳,是聽覺器官;耳的聽覺功能靈敏與否,與腎精、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。「腎氣通於耳,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。」若腎精或腎氣虛衰,則髓海失養,聽力減退,或見耳鳴,甚則耳聾。人到老年,由於腎精及腎氣衰少,多表現聽力減退。臨床常以聽力變化,來判斷腎精腎氣的盛衰,故說「腎開竅於耳」。二陰,分為前陰與後陰。前陰指外生殖器和尿道口,主司排尿和生殖。後陰指肛門,主司排泄糞便。腎陰不足,虛火虛熱內生,傷耗津液,可見腸枯便秘;腎陽虛損,氣化失常,可見泄瀉或便秘;腎氣虛衰,則出現久泄滑脫。

腎在液為唾」。
唾,即唾液中較稠厚的部份,多出於舌下,有潤澤口腔、滋潤食物與滋養腎精的功能。唾源於腎精,腎精在腎氣作用下,沿足少陰腎經,到達舌下。若咽而不吐,則能回滋腎精,故古代養生主張「吞唾」來滋養腎陰。

腎在志為恐」。
恐、驚,是腎之精氣對外界刺激的應答。恐為自知,而驚為不自知,皆由腎精、腎氣化生,同屬腎志。恐使精氣卻而不上行,使腎氣不能正常的佈散,所以說「恐傷腎」。臨床上,「恐致氣下」,可見二便失禁、遺精、滑精、骨痿等症;而「驚致氣亂」,則見驚悸不安、慌亂失措,神志錯亂等。


腎與冬氣相通應」。
冬季是一年中,氣候最寒冷的季節,自然界的物類,靜謐閉藏以度冬時。人體中腎為水臟,有潤下之性,藏精而為封藏之本。同氣相求,故以腎應冬。如久病陽虛患者,「能夏不能冬」,多在陰盛之冬季發病;若患陽虛性慢性疾病,如肺病、心臟病、胃腸病、骨關節病等,則易在冬季寒冷時復發。人體血氣隨冬氣而潛藏,故冬季養生,宜「早臥晚起、必待日光。」


腎與膀胱相表裡」。
足少陰腎經,與足太陽膀胱經,相互屬絡為表裡。


膀胱,又稱「脬」,或「州都之官」,主要功能是匯聚水液貯藏和排泄尿液。「膀胱氣化」,是指由腎氣推動,膀胱的生尿、貯藏和排泄尿液的作用。胃腸道的水液滲入膀胱,經腎氣的蒸化和固攝作用的協調,生成尿液,貯藏尿液,並排出體外。如腎氣充盈,蒸化和固攝有權,則膀胱既能固攝,又能通利,開合有度,以維持正常的貯尿和排尿;相反,則容易出現尿頻、遺尿、失禁或小便不利、尿有餘瀝等。濕熱下注膀胱,日久也必影響腎氣的功能,使病情加劇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