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aturday, November 16, 2013

中醫淺說:津液的病變-津液不足

津液的代謝失常,是指津液的生成、輸布或排泄過程障礙,多由於肺、脾、腎等與津液代謝相關的臟腑生理機能異常、氣機或氣化功能失常而引起。

津液的生成、輸布或排泄過程障礙,主要包括:
  1. 津液虧虛
  2. 津液運行不暢,水液停聚而產生病理產物,如痰證、飲證、水停證及濕證。

「津液虧虛證」
  • 是指津液在數量上的虧少,進而導致孔竅、皮毛、臟腑失於濡養滋潤,而產生一系列的乾燥枯澀症狀的病理狀態。
  • 臨床表現多見:皮膚官竅乾燥(如口、眼、鼻、唇、舌、咽);口渴欲飲,尿少,大便乾燥,舌質偏紅,脈數無力。
  • 津和液不足的病機和臨床表現,存在著一定的差異。
  • 「傷津」、「津虧」主要是喪失水份,常見於大吐、大汗、大泄、高熱之後;以乾燥症為主,津液損傷較輕。
  • 「液耗」、「液脫」常見於久病傷陰或熱病後期,不但損失水份,更損精微物質。由於液以濡養為主,所見形瘦骨立,大肉盡脫,皮膚枯癟,眼球深陷,或手足顫動、舌光紅無苔或少苔。
  • 「傷津」未必「脫液」、「脫液」必兼「傷津」。
  • 津液不足的病因主要有:(i) 熱邪傷津,如外感燥熱之邪,灼傷津液;或邪熱內生,耗傷津液。(ii) 丟失過多,如大汗、大吐、大泄、高熱、大面積燒傷等。(iii)飲水過少,或臟氣虛衰,使津液生成不足。
  • 外來燥邪耗津稱為「燥淫證」,而「內燥」則屬「陰虛」的範籌。「陰虛」不單純是津液的虧虛,應有火旺,會陽亢,有熱相。如果病人僅有乾燥症,而沒有五心煩熱,午後低熱,顴紅,脈細數,舌紅少津,一般不稱「陰虛證」,只稱「津液虧虛證」。
  • 「氣虛」、「血虛」與「津液虧虛」可互為因果,形成「津氣虧虛證」、「 陰液虧虛證」和「津枯血燥證」 。
  • 常見證有:肺燥津傷證、胃燥津虧證、腸燥津虧證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