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aturday, December 21, 2013

中醫淺說:陰陽失調

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,是陰陽雙方保持者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的結果。陰陽雙方出現偏盛、偏衰、互損、格拒、亡失等,平衡關係遭到破壞,則標誌着疾病的發生。

陰陽學說用陰陽偏盛、陰陽偏衰、陰陽互損、陰陽格拒、陰陽亡失等來概括疾病的病理變化。

一、陰陽偏盛
陰陽偏盛,是指人體陰陽雙方中,某一方過於亢盛,陰陽「對立制約」關係失調的病理變化,屬於「邪氣盛則實」的「實證」病機。「陽勝則陰病、陽勝則熱;陰勝則陽病、陰勝則寒。」

陽偏盛,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,所出現的一種陽氣病理性偏盛,機能亢奮、機體反應性增強、熱量過盛的病理變化, 多表現為「陽盛陰未虛」的「實熱證」。陽偏盛,多由於機體感受溫熱陽邪所致;或雖感受陰邪、但從陽化熱;或因五志過極化火,或氣滯、瘀血、痰飲或食積等鬱而化熱所致。陽氣亢盛,以熱、動、燥為特點,可見壯熱、煩渴、面紅、目赤、尿黃、便乾、苔黃、脈數等症狀。陽熱亢盛,對陰氣和津液的制約太過,「陽勝則陰病」,故陽盛會耗傷陰氣和津液。如病情發展,病則從「實熱證」轉化為「實熱」兼「陰虛津虧」證,再由實轉虛而發展為「虛熱證」。

陰偏盛,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,所出現的一種陰氣病理性偏盛,機能抑制、熱量耗傷過多的病理變化, 多表現為「陰盛陽未虛」的「實寒證」。陰偏盛,多由於機體感受寒濕陰邪,或因過食生冷,寒邪中阻等所致。陰氣亢盛,以寒、靜、濕為特點,可見形寒肢冷、面白、蜷臥、舌淡而潤、脈遲緩等症狀。陰氣亢盛,過度制約陽氣,「陽勝則陰病」,故陰盛會損傷陽氣。故在陰偏盛時,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陽虛,形成「實寒」兼「陽虛」證;若陰氣大傷,則可由實轉虛而發展為「虛寒證」。


二、陰陽偏衰
陰陽偏衰,時指人體陰陽雙方中,某一方過於虛衰不足的病理變化,屬於「精氣奪則虛」的「虛證」病機。「陽虛則陰盛,陽虛則寒;陰虛則陽亢,陰虛則熱。」

陽偏衰,指機體陽氣虛損,溫煦、推動、興奮等作用減退、出現機能減退或衰弱、代謝減緩、產熱不足的病理狀態。陽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、後天失養、或久居寒涼之處、或過服寒涼清苦之品,或勞倦內傷、久病耗傷陽氣所致。一般而言,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機體陽氣不足、陽不制陰,陰氣相對亢盛的「虛寒證」;多見畏寒肢冷、面白、腕腹冷痛、舌淡而潤、脈遲緩等症狀,又見喜靜蜷臥、小便清長、下利清穀、脈微細等虛象。五臟六腑皆可出現陽虛,但一般以腎陽虛最為重要。

陰偏衰,指機體陰氣虛損,涼潤、制約、寧靜等作用減退、出現代謝增快、機能虛性亢奮、產熱相對增多的病理狀態。陰虛多由五志過極,化火傷陰,或久病傷陰、或房事不節、或過服溫燥之品所致一般而言,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機體陰氣不足、陰不制陽,陽氣相對亢盛的「虛熱證」;多見五心煩熱、顴紅消瘦、潮熱盜汗、口乾咽燥、尿黃便結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。五臟六腑皆可出現陰虛,但一般以腎陰虛最為重要。


三、陰陽互損
陰陽之間存在着「互根互用」的關係,當陰陽偏衰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出現陰損及陽、陽損及陰的病理變化,終致陰陽兩虛。無論陰虛或陽虛,多在損及腎之陰陽、或腎本身陰陽失調的情況下,才出現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等陰陽互損病理變化。

陰損及陽,是指由於陰氣虧損,累及陽氣生成不足,從而在陰虛基礎上又導致了陽虛,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。比如由「肝腎陰虛」發展出來的「腎陽虛」症狀,轉化為「陰損及陽」的「陰陽兩虛證」。

陽損及陰,是指由於陽氣虧損,累及陰氣生成不足,從而在陽虛基礎上又導致了陰虛,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。比如由「腎虛水泛」發展出來的「腎陰虛」症狀,轉化為「陽損及陰」的「陰陽兩虛證」。


四、陰陽格拒
陰陽格拒,是在陰陽偏盛的基礎上,由陰陽雙方相互排斥,而出現的寒熱真假病變的一類病機,包括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兩方面。往往出現在疾病的危重階段,

陰盛格陽,指陰氣偏盛至極,壅閉於裡,寒盛於內,逼迫陽氣浮越於外的一種病裡狀態。寒盛於內是疾病的本質,由於排斥陽氣於外,可在原有的畏寒肢冷、面白、腕腹冷痛、喜靜蜷臥、舌淡而潤、脈微欲絕等寒盛於內的基礎上,出現自覺煩熱、面紅如妝、口渴不欲飲、脈大無根等假熱之象,故稱其為「真寒假熱證」,又稱為「虛陽浮越證」或「戴陽證

陽盛格陰,指陽氣偏盛至極,陽氣鬱閉,不能外達。熱盛於內,排斥陰氣於外的一種病裡狀態。熱盛於內是疾病的本質,由於排斥陰氣於外,可在原有的壯熱、煩渴、面紅、氣粗、尿黃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熱盛於內的基礎上,出現四肢厥冷、脈象沉伏等假寒之象,故稱其為「真熱假寒證」或「熱極肢厥證

在寒熱真假證中,「真」是指與疾病內在本質相符的症狀;「假」則指疾病出現某些不合常規認識內的假象。一般來說,以內部、中心、先見的症狀為真象,外部、末端、後見的症狀是為假象。


五、陰陽亡失
陰陽亡失,包括亡陰和亡陽兩類,指機體的陽氣或陰氣突然大量地亡失,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變化。

亡陽,是指機體的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,特別是心陽、腎陽虛脫,導致全身機能嚴重衰歇的一種病理變化。一般是在陽氣由虛而衰基礎上發展過來,由於陰邪太盛、或大吐、大汗、大失血陽隨津脫;或因體素陽虛,勞傷過度,陽氣消耗過多,或因嚴重外傷、劇毒刺激,瘀痰阻塞心竅等所致。陽氣暴脫多見冷汗淋漓、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、脈微欲絕等危重征象。

亡陰,是指機體的陰氣突然大量地亡失,而導致全身機能嚴重衰歇的一種病理變化。一般由於熱邪太盛;或邪熱大留、大涼煎灼津液或迫津外泄、或大吐、大汗、大失血等所致。陰氣暴脫多見汗黏如油、唇焦面赤、身熱煩渴飲冷、脈數疾等危重征象。

亡陽和亡陰,在病機和臨床征象等方面,雖然有所不同,但由於陰陽二氣互根互用,故亡陰可迅速導致亡陽,亡陽也可繼而導致亡陰,最終「陰陽離決、精氣乃絕」而死亡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