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Monday, December 2, 2013

中醫淺說:津液、氣、血的病變

津液與氣、血關係失調,可出現「水停氣阻」、「氣隨津脫」、「津枯血燥」、「津虧血瘀」、「血瘀水停」等病理變化。

一、「水停氣阻」
  • 指津液代謝障礙,痰飲水濕停留,導致氣機阻滯的病理狀態。
  • 其臨床表現,因水液停蓄的部位不同而異。
  • 如水飲阻肺,肺氣壅滯,宣降失職,可見胸滿咳嗽,喘促不能平臥。
  • 水飲凌心,阻遏心氣,則可見心悸、心痛。
  • 水飲停滯中焦,阻遏脾胃氣機,可致清氣不升,濁氣不降,而見頭昏困倦,脘腹脹滿,納化呆滯。

二、「氣隨津脫」

  • 指津液大量丟失,氣失其依附而隨津液外泄,出現暴脫亡濕的病理狀態。
  • 多由高熱傷津,或大汗傷津,或嚴重吐瀉耗傷津液等所致。


三、「津枯血燥」

  • 指津液枯竭,導致血燥不濡、或血燥生風的病理狀態。
  • 因高熱傷津,或燒傷引起的津液損耗,或陰虛癆熱,津液暗耗,均會導致津枯血燥。
  • 臨床多見心煩,鼻咽乾燥,肌肉消瘦,皮膚乾燥,或肌膚甲錯,皮膚瘙癢,舌紅少津等臨床表現。


四、「津虧血瘀」

  • 指津液耗損,導致血行瘀滯不暢的病理因素。
  • 因高熱、燒傷,或吐瀉、大汗等因素,致使津液大量虧耗,則血量減少,血液循行滯澀不暢,而發生血瘀之病變。
  • 臨床表現,除了原有的津液不足的徵象外,還可出現舌質紫絳,或有瘀點,瘀斑,或見斑疹顯露等症。


五、「血瘀水停」

  • 指因血脈瘀阻,導指津液輸布障礙而水液停聚的病理狀態。
  • 血中有津,脈外之津可滲入血中;血瘀則津液環流不利,也必致氣滯,導致津停為水,故血瘀常伴水停。
  • 如心陽虧虛,運血無力,血脈瘀阻,除見心悸、氣喘、口唇爪甲青紫,舌有瘀點或瘀斑之外,亦可見下肢、面目浮腫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