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Friday, February 14, 2014

中醫淺說:脾與腎的關係

脾與腎的關係,主要有兩方面:
  1. 先天與後天的關係
  2. 水液代謝

「腎為先天之本」,而「脾為後天之本」,先天與後天,相互資生,相互促進。先天激發資助後天,後天充養培育先天。如脾之運化,賴腎陽之溫煦;腎藏之精,賴脾運化的水穀精微的培育和充養。在病理上,脾腎相互影響,互為因果。如腎陽不足,不能溫煦脾陽,可見腹中冷痛,下利清穀或水腫等症。脾氣久虛,后天之精化生無源,不能充養先天之精,可致腎精虧虛而見機體的發育遲緩。

此外,脾與腎的關係,還表現在水液代謝方面:脾主運化水液,腎主水液代謝,二者相互為用,共同完成水液的輸布與排泄。在病理上,脾氣不能運化水液,腎氣失其蒸化之職,均可致水液停聚而成痰飲水腫。脾腎陽虛是慢性水腫的最常見病機。


「脾腎陽虛證」
  • 屬虛證,臨床常見:
  1. 腎陽虛:腰膝酸軟、耳鳴、尿少、全身水腫。
  2. 脾陽虛:食少、腹脹、腹痛綿綿 、久瀉久痢不止、五更泄瀉、完穀不化 、喜溫喜按 。
  3. 陽虛證:腰腹冷痛 、畏冷肢涼、面白。舌淡胖、苔白滑;脈沉遲無力。
  • 水濕停聚,可用「培土制水法」,又稱「坉土利水法」或「溫腎健脾法」治療。脾屬土、腎屬水,土克水;溫脾陽,加強脾的運化,可以避免腎水的氾濫。
  • 腎陽虛導致脾陽虛,可用「益火補土法」治療。此“火”是指“命門之火”, 即腎陽,而不是心火;即通過溫腎壯陽以補脾陽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