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Tuesday, February 11, 2014

中醫淺說:肝與腎的關係

肝與腎的關係,主要表現在三方面:
  1. 精血同源
  2. 藏泄互用
  3. 陰陽互滋互用

「精血同源」:肝藏血、腎藏精;精血互生。肝血、腎精同源於水穀精胃,肝血的化生有賴於腎精的資助,腎精的充盈亦有賴於血液的滋養。精血二者,盛則同盛,衰則同衰,故稱「精血同源」。

「藏泄互用」:肝主疏泄,腎主閉藏,二者「藏」「泄」既相反又相成。肝氣之疏泄,可使腎氣開合又度,生殖之精便得以正常化生於施泄。腎氣的封藏,則使精不妄泄,精足則能涵養肝氣,使之正常疏泄而不致太過。這種肝腎藏泄互用的關係,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、生育和男子排精等方面。肝腎藏泄失調,可致月經失調,男子泄精的異常。

「陰陽互滋互用」: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源,腎陰滋補肝陰,共同制約肝陽,可使肝陽不致上亢,腎水與肝木的這種關系,稱為「水能涵木」。若腎陰不足,不能涵陽肝木,即「水不涵木」,可導致肝腎陰虛,肝陽上亢,甚致化風的病變。同樣,肝陰不足,也可導致腎陰不足,形成肝腎陰虛的病變。


「肝腎陰虛證」
  • 又稱「肝腎陰虛陽亢」、「下焦病」,屬虛證。臨床常見:
  1. 肝陰虛:眩暈、目澀 、脇痛、肢體震顫。
  2. 腎陰虛:腰膝酸軟 ,頭暈耳鳴,男子陽強易舉、遺精、夢交或女子崩漏、月經先期或經少 。
  3. 陰虛證:五心煩熱 、 顴紅、潮熱、盜汗、口燥咽乾。舌紅苔少或無苔,脈細數。
  • 肝腎屬母子關係,可用「滋水涵木法」-滋養腎陰以養肝陰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